综合中文字幕|www.成|息子中文字幕|91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呻吟|三级网址电影

行業新聞

廣州日報:黑臭水體逐年減少又見魚蝦跳白鷺飛

 2020-10-12

廣州日報:黑臭水體逐年減少又見魚蝦跳白鷺飛

來源:廣州日報發布日期:2020-09-21

字體: [大] [中][小]

  美麗的流溪河。

  花地河碧道沿岸風光無限。

  

  創建亮點大家數

  廣州是一座依水而建、伴水而生、因水而美的城市,市委、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保護水資源、改善水生態、優化水環境、確保水安全工作。

  2017年~2019年,廣州黑臭水體連續3年減少;2020年1~7月,廣州市未新增黑臭水體,147條納入住建部監管平臺、列入整治計劃的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。一條條昔日黑臭的河涌,又見魚蝦歡騰、又現白鷺翻飛,水環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、人民群眾幸福感日益增強。

  文、圖/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峰


  流溪河清澈見底

  帶孩子戲水捉蝦

  “從前那條清澈見底的溪流回來了!”談起大源支流的變化,在白云區大源村土生土長的徐麗紅深有感觸:“好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,我終于有機會帶上自己的孩子到溪邊戲水捉蝦了。”

  正值夏季盛花期,海珠濕地迎來了不少觀賞菖蒲和荷花的市民。隨著周邊河涌水質的改善,每年到海珠濕地鳥類種數已超過170多種,白鷺成群翩翩起舞。

  位于珠江新城的獵德涌歷史悠久,涌邊兩岸碧道已經建成,古色古香的石橋、欄桿,兩岸的祠堂古建筑等在一灣清水的簇擁下,更見雅致。

  近年來,廣州把水環境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。經過不懈努力,列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黑臭,車陂涌、雙崗涌、景泰涌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,流溪河流域89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由46條減少到20條。2019年5月市統計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,市民認為建設美麗宜居花城過程中成效最為顯著的是“黑臭河涌治理”;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連續2年獲得國家督查激勵;海珠濕地碧道、增江碧道、蕉門河碧道被水利部作為“美麗河湖、幸福河湖”的典范在全國廣泛宣傳……


  河(湖)長制統領 推動城市生態功能系統性修復

  廣州以全面落實河(湖)長制的“1套機制”為統領,按照網格化治水和排水單元達標創建的“2套網格”劃分落細作戰單元,深入“3個源頭”治理(源頭減污、源頭截污、源頭雨污分流),全面實施“4洗”(洗樓、洗井、洗管、洗河)和 “5清”(清理非法排污口、清理水面漂浮物、清理底泥污染物、清理河湖障礙物、清理涉河違法建設)專項行動,推動城市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。

  目前,全市共落實四級河長3030名、湖長828名,配置網格員18411名,形成了“總河長-流域河長-市級河長-區級河長-鎮街級河長-村居級河長-網格長(網格員)”的多級治水體系。

  今年1~7月,廣州市12名市級河長巡河59次,268名區級河長巡河4165次,1020名鎮街河長巡河37857次,1865名村居河長巡河187152次。市民對全市治水工作的認知度、支持度和滿意度逐年攀升。同時,新建污水管網11161公里,推進141個城中村截污納管改造;共新(擴)建污水處理廠20座。


  堅持污澇同治 今年治理128個積水內澇風險點

  廣州地勢北高南低,北靠南嶺余脈,南部為感潮河網地帶,易受天文大潮、臺風雨和風暴潮“三碰頭”侵襲。加上高度城市化后,城市大面積硬底化導致雨水下滲能力降低,河、湖、洼地等調蓄空間逐漸被侵占,暴雨徑流和河道洪峰流量增大,城市洪澇隱患加劇。

  廣州堅持污澇同治理念,統籌水安全和水環境治理。完成珠江堤防達標提升建設182.26公里,占總建設任務的99.68%;2018年梳理出169個內澇風險點,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整治161個;組織開展沿珠江倒灌隱患點排查工作,共排查出168個倒灌隱患點,至2019年5月已全部完成整治。今年對初步統計的128個積水內澇風險點進行治理,截至7月底已完成整治61個。

  大力推進“廠、網、河”一體化管理,成立市、區排水公司,全面整合廣州市中心城區排水設施,實現一體化、專業化的運維管理。今年1月~7月,市、區排水公司共巡查排水設施約27萬公里,清疏養護約12796公里,整改溢流問題250處。

  市水務局表示,力爭到2025年基本實現全市“小雨不積水、大雨不內澇,特大暴雨城市運轉基本正常,妥善處置超標準降雨引發的城市洪澇災害”的城市治理目標。


  從源頭控制雨水徑流 建設海綿城市

  從源頭控制雨水徑流是治理城市內澇的重要手段,2018年以來,廣州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工作,編制《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》。印發實施《廣州市海綿城市近期建設實施方案(2019-2020年)》《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規則》等29份文件,建立了一套符合本地實際的海綿技術規范體系。同時,出臺《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》等文件,市行政區域內各類新、改、擴建項目的規劃、設計、建設、運行維護及管理等環節都要求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規定。

  通過雨水源頭減排,實現雨水就地消納和利用,全市推廣開展“建筑小區”“公園綠地”“道路工程”“水務工程”等588個項目,打造了中新廣州知識城、靈山島尖片區等示范片區建設。

  通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,對有效防治城市內澇、保障城市生態安全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。對廣州海綿城市建設達標情況進行研究核算,到今年底,預計達標建成區面積可達311.5平方公里,占比23.5%。

電話:020-31650412

郵箱:luojia1616@163.com

傳真:020-31650412

聯系人:林經理

微信公眾號:廣州珞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

微信號:luojia1616
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寺右新馬路南二街18號廣興華大廈3樓


(微信公眾號)

Copyright 2014.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:粵ICP備1510795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