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日報:“三道一帶”串起云山流溪珠水
2021-08-30
南方日報:“三道一帶”串起云山流溪珠水
來源:南方日報 發布日期:2021-08-20 字體: [大] [中][小]
溪水潺潺,清風徐來。在白云區大源街大源村沙坑涌旁,白云區碧道試點段大源支流段碧道蜿蜒向前,成為群眾休閑、親水的好去處。圍繞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;串云山流溪珠水,展白云碧道畫卷”的總體目標,覆蓋白云全域的碧道建設正在全面鋪開。
近日,廣州市白云區碧道建設總體規劃(2019—2035年)及碧道建設實施方案(2019—2025年)出爐。一年新試點、三年見成效、七年成網絡……白云區計劃2035年全面建成“清水綠岸、魚翔淺底、水草豐美、白鷺成群”的生態廊道,總體形成“三道一帶”格局。根據近期建設計劃,2025年底前,白云區將完成548.11公里碧道建設,實現主要河涌碧道基本成形。
●南方日報記者 譚超
2035年底基本建成碧道骨干體系
古色古香的亭子、嶄新的籃球場、陰涼的長廊、綠樹鮮花,大源村碧道將這些設施、景觀串聯起來,群眾在河邊散步時可以停下來歇歇腳。
清澈的河水、休閑的親水碧道背后,是一次徹底的水環境重構。一直以來,沙坑涌兩岸多工廠、小作坊,污水直排,導致河涌又黑又臭。2019年,有關部門痛下決心,通過全力整治,沙坑涌沿河的窩棚、工廠和小作坊被全部拆除,河岸沿線建了休閑公園和體育公園,這才有了如此清新的碧道。
根據規劃,白云區碧道建設將總體形成“三道一帶”,其中“三道”是指依托堤防等防洪工程的安全行洪通道,以河道管理范圍為主體的自然生態廊道和串聯臨水城鎮街區、鄉村居民點、景區景點、公共文化休閑設施建設的文化休閑漫道。“一帶”是指系統帶動河湖水域周邊產業發展的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。
2025年底前,白云區要完成548.11公里碧道建設,實現主要河涌碧道基本成形。到2035年底,基本建成貫通全區的碧道骨干體系,實現碧道、綠道、古驛道互聯互通,有效串聯公共資源,盤活公共空間,全區各地涌現一批亮點項目,同步推動上一階段建設成形的碧道沿線濱水地帶協同提升,逐步進入成熟發展和完善提升階段。在具體實施中,白云區將突出城市形象,結合各鎮街特點謀劃建設高標準碧道示范段。
建特色廊道享治水紅利
在白云區碧道試點段新市涌蕭崗段,古色古香的騎樓風情街,有古典國風的墻繪圖案點綴,微風吹過涌邊護欄的簕杜鵑,一條文化休閑步道展現在居民眼前。
新市涌蕭崗段碧道規劃建設了公共服務廣場、濱水景觀區、騎樓商業街、文化體驗區多個功能區。同時以河涌碧道為軸,全面提升周邊綜合環境,向外拓展周邊物業改造,為白云區核心區落戶企業提供完善的生活后勤服務,提升競爭能力,吸引企業進駐。
河涌整治還解決了生活污水直排河涌、嚴重破壞河涌水環境的問題。云城街在拆除建構筑物首層的同時,全面推進雨污分流,同步建設化糞池和排污管,使“污水入管、清水入涌”,然后才開始拆除涌邊掛管,拓寬、美化整飭河涌,優美碧道隨之成形。
白云區碧道建設涵蓋市管河道、黑臭河涌治理、防洪排澇河道整治、城市更新、地塊開發等幾大部分。白云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白云區將通過水資源保障、水安全提升、水環境改善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、景觀與游憩系統構建,建設特色廊道,串聯云山珠水,完善水岸游憩。
2019年—2020年,白云區已完成34條河涌的碧道建設,碧道建設長度176.06公里?!斑@些碧道的建設都基于黑臭河涌治理、防洪排澇河道整治等前期工程,方能實現讓群眾通過碧道休閑共享治水紅利的真正意義?!痹撠撠熑私榻B。
接下來,白云區將依托流溪河、珠江西航道、白坭河等主要水系,以居民的通勤和休閑活動需求為導向,建設帶狀特征的綠色綜合性開放空間,結合具有白云特色的美食文化、龍舟文化,形成現代都市型的特色廊道。